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建设 >> 现代农业技术 >> 正文
2025级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日期:2025-06-13 16:41:31  发布人: 览量:

2025级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现代农业技术

专业代码:410103

二、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普通高级中学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农业科技企业、农资服务集团、现代化种植基地及农产品供应链企业等企业,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岗、运营管理岗、营销服务岗等岗位群,从事农作物生产与管理、农产品营销等工作见表4-1

4-1  现代农业技术专业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类(代码)

对应行业(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

职业证书

农林牧渔大类(41

农业类(4101)

农业(01)

农、林、牧、渔专业及其辅助性活动(05)

农业技术指导人员(2-03-02)、作物种子(苗)繁育生产人员(5-01-01)、农作物生产人员(5-01-02)、农业生产服务人员(5-05-01)、农作物植保员L(5-05-02-01)、粮油加工人员(6-01-01)

休闲农业开发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服务

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经营、设施蔬菜生产、无人机操作应用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农业和农、林、牧、渔行业及辅助性活动行业的农业技术指导人员、作物种子(苗)繁育生产人员、农作物生产人员等职业,能够从事现代农作物生产、现代园艺作物生产、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农业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

(一)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了解相关行业文化,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

4.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5.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6.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二)知识

1.掌握与本专业对应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掌握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

2.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等文化基础知识;

3.掌握植物生产环境、植物生长发育规律、植物遗传规律、农业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4.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园艺作物生产技术、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5.掌握现代农业装备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6.掌握农业企业经营与管理、农产品营销、农业推广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7. 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有适应本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需求的数字技能;

8. 掌握身体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至少 1 项体育运动技能,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标准;

9.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

(三)能力

1.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学习1门外语并结合本专业加以运用;

2.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3.具有作物现代化生产与管理、设施园艺栽培与管理、植物有害生物防治等技术技能;

4.具有智能农机装备运用与维护、农业信息采集与分析等技术技能和现代农业企业经营与管理、农产品营销、农业技术推广等能力;

5.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整合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

7.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形成至少 1 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七、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本专业采用“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由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部分构成,二者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开课性质分必修和选修两种。

(一)课程设置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

思政要求:要求公共基础课程各门课程紧扣专业内容,充分挖掘专业实例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思政课与专业课程相互配合,充分发挥思政课程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素养,为专业课程核心技能学习奠定基础。

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和公共基础选修课程。

1)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结合学院与专业实际,将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式与政策、军事理论与军训、体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

2)公共基础选修课程:英语、信息技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安全教育劳动通论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人工智能、戏剧鉴赏、现场生命急救知识与技能情商与智慧人生国学智慧有效沟通技巧、党史国史、国家安全教育列为限定选修课程。

2.专业课程

思政要求:要求专业能力课程各门课程紧扣专业内容,坚定不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导向、价值引领充分挖掘专业实例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包括: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产环境、植物遗传基础、生物化学、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农业信息技术6门课程。

7-1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课程涉及的主要领域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1

植物与植物生理

①植物生理指标测定与生长调控

②植物逆境生理响应与抗性培育

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类型及主要功能,以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植物的分类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能量代谢过程、物质代谢过程、基本机理、生长发育过程及衰老脱落、抗逆生理影响因素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植物生产环境

①植物生长与土壤

②植物生长与水分;

③植物生长与气候

④植物生长与施肥

①掌握土壤分类及植物生长所需16种元素;

②掌握水分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③掌握灾害天气对植物生长的危害

④掌握肥料类型及植物生长所需肥料。

3

植物遗传基础

遗传物质的认知与分析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验证与应用

植物基因突变的检测与分析

数量性状遗传的统计与分析

染色体变异的识别与应用

植物遗传图谱的构建与基因定位

能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分裂各时期特征,理解染色体行为与遗传物质传递的关系,掌握核型分析的基本步骤

能设计杂交实验验证遗传规律,通过性状分离比推导亲本基因型,运用概率法预测后代遗传表现

理解连锁遗传机制,能利用分子标记数据进行基因定位,掌握遗传图谱构建的基本逻辑

能识别植物突变性状,分析变异对表型的影响,理解多倍体育种的遗传学原理

能采集植物数量性状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分析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贡献比例。

4

生物化学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掌握代谢途径与能量转化;

分子生物学基础;

酶学与信号转导。

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能够理解主要代谢途径(如糖酵解、TCA循环)的反应步骤、关键酶及调控机制。

熟悉中心法则及相关分子生物。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调控。

能独立完成基础实验(如蛋白质定量、酶动力测定等。

5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

设计与实施试验;

收集与整理试验资料;

分析试验结果;

总结试验。

能制订试验方案,设计实验单元,拟定实验计划,管理实施试验。

能具体分析某一试验资料的内涵,会根据试验计划书进行试验资料的收集,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整理。

能明确不同试验资料所应当采用的相应统计分析方法,能对资料进行正确分析并做出合理的结论。

能独立或者2-3人协作,完整地承担一个试验工作全过程并在对试验资料进行正确分析后做出合理结论,最后写成一份试验总结报告。

6

农业信息技术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农业信息技术体系;

现代农业智能化生产与管理;

深度学习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掌握农业传感器、3S技术、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5G技术等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熟悉农业信息采集、传输、控制、处理技术,掌握农业信息技术体系。

掌握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2)专业核心课程

主要包括:农作物生产技术、园艺作物生产技术、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现代农业装备技术、农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农业企业经营管理6门课程。

7-2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课程涉及的主要领域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1

农作物生产技术

①制订作物生产计划。

②作物精准化生产与管理。

③农产品智能化采收与贮藏。

④作物产量测定与品质鉴定

①掌握大田作物生产计划制订方法。

②掌握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生长动态监测方法。

③掌握作物精准化生产与管理技术。

④掌握农产品智能化采收与贮藏技术。

⑤掌握作物产量测定与品质鉴定方法

2

园艺作物生产技术

①工厂化育苗与生产。

②园艺作物精准化栽培管理。

③园艺产品智能化采收。

④园艺产品保鲜贮藏

①掌握园艺植物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②掌握工厂化育苗方法。

③掌握智能温室环境调控方法。

④掌握园艺植物精准化生产管理技术。

⑤掌握园艺植物生长监测与调控方法。

⑥掌握园艺产品智能化采收与保鲜技术

3

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

①作物病虫草害概述。

②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治。

③农药种类及使用。

④20 种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适期防治

①掌握作物病虫草害类型、症状及危害特点。

②掌握作物病虫草害诊断及预测技术。

③掌握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

④掌握新化学农药在多种农作物上的科学施用技术

4

现代农业装备技术

①常用现代农业机械装备的安全操作。

②常用现代农业机械装备的日常维护

①掌握耕地与整地机械使用与维护方法。

②掌握播种栽培机械使用与维护方法。

③掌握植保无人机及排灌机械的使用与维护方法。

④掌握谷物收获机械使用与维护方法。

⑤掌握谷物清选与干燥机械使用与维护

5

农业物联网应用技术

①农业物联网布线、网络管理、大棚部署。

②农业生产环境及生产操作环境进行智能化监测与调控。

③农产品安全生产全过程溯源

①掌握农业物联网的布线、网络管理、大棚部署工作等技术。

②能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农业生产环境及生产操作环境进行智能化监测与调控。

③能够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农产品安全生产全过程溯源。

④ 熟悉农业信息网络技术,根据大数据分析提供给农户最佳化的栽种管理决策

6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

①现代农业企业各要素管理。

②企业产品安全管理及营销管理。

③企业风险规避及企业经营效益评价

①掌握现代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念与经营战略。

②掌握现代农业企业产品与投资决策。

③掌握现代农业企业要素管理、产品安全管理及营销管理方法。

④能够对农业企业风险规避及企业经营效益评价


(3)专业拓展课程

主要包括:现代农业前沿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无土栽培、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农业政策与法规、食用菌生产技术7门课程。

7-3 专业拓展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课程涉及的主要领域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1

现代农业前沿技术

智能农业系统设计与应用;

生物育种与基因编辑技术研发;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案设计;

数字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

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基础理论;

掌握精准农业与智能装备应用;

能设计可持续农业方案;

能够结合政策制定技术推广计划;

能完成至少一项综合性实践项目。

2

植物组织培养

培养基的配制;

组培苗生产环境的消毒灭菌;

植物外植体的采集、消毒灭菌、接种和培养;

组培苗增殖、生根培养、驯化和移栽;

组培脱毒苗的生产、鉴定与快速繁殖培养。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原理;

掌握组培实验室设计原则;

掌握培养基的成分及配制方法;

④能外植体的选择、处理与接种;

⑤能组培苗的培养与继代繁殖;

⑥能组培苗的驯化与移栽。

3

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系统设施的构建;

营养液的配制与管理;

无土育苗技术;

保护设施的类型与构造;

无土栽培的环境调控;

无土栽培安全生产。

掌握无土栽培系统的结构原理与安装技术;

能熟练操作pH计、EC计等;

理解营养元素相互作用及配方调整原则;

具备无土栽培环境调控能力;

了解无土栽培的智能化装备(如自动灌溉、环境监测系统);

掌握无土育苗。

4

农村电子商务

农村电商团队构建;

农产品电商化分析;

农产品营销渠道及策略分析;

农产品店铺运营与推广分析;

农产品品牌策划及营销模式分析;

农产品电子商务优质客服分析。

能组建农村电商团队

会进行县域农产品电商化分析

会进行农产品营销渠道及策略方案的设计

会进行农产品店铺运营与推广分析

会进行农产品品牌策划及营销模式设计

会进行分析农产品电子商务优质客服。

5

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重金属检测;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兽药残留快速检测;

真菌毒素检测;

粮油制品中掺假制假检测。

能进行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能进行重金属检测;

能进行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能进行兽药残留快速检测;

能进行真菌毒素检测;

能进行粮油制品中掺假制假检测。

6

农业政策与法规

农业政策调研与法规分析;

农业法规应用与案例研究;

农业技术推广方案设计;

农业政策宣传与普法活动策划;

农业政策合规性审查。

掌握农业政策与法规基础理论;

掌握农业用地与资源保护法规;

掌握农业科技推广与教育政策;

掌握农产品流通与质量安全法规及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法规;

掌握法律责任与争议解决机制。

7

食用菌生产技术

①菌种制作

拌料、装袋等熟料(生料)生产

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母种培养基的配方、配制、灭菌;

无菌操作、母种转管及菌种分离;

原种、栽培种的培养基配方与配制、灭菌与接种;

拌料、装袋等熟料(生料)生产过程操作;

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管理;

食用菌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3. 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

(1) 实训

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合作企业外进行大田作物生产、园艺作物栽培、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现代农业装备应用与维护及农业物联网应用等实训,包括单项技能实训、综合能力实训、生产性实训等。

(2)实习

本地的现代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资及农产品营销企业、农业技术服务公司等学校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包括认识实习和岗位实习,学校选派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和人员,组织开展专业对口实习,同时加强对学生实习的指导、管理和考核。专业实习结合企业生产周期,优化学期安排,灵活开展实践性教学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和相关专业岗位实习标准要求。

(二)学时安排(见附表)

八、教学基本条件

(一)师资队伍

现代农业技术教学团队是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校外兼职教师5人;校内转账教师20人:教授1人,副教授10人,讲师7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15人双师素质教师15人团队中省级学术带头人1人,市级职教专家1人,市级学术带头人3人,市级优秀教师5人。教师职称结构、年龄梯队合理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数比例一般不低于60%,高级职称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20%。教学团队配置要求见表8-1。

8-1 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师资队伍

教师

来源

团队结构

数量

要求

备注

校内

专任

教师

专业带头人

1

具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副高及以上职称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农业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主持专业建设、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教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能力强,在本专业改革发展中起引领作用。


骨干教师

4

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硕士学位,双师素质,熟练掌握现代农业生产与管理;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组织教学和教学情境设计的能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能指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

经过职业教育学理论、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系统培训,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


“双师型”

教师

15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学士学位,具备高级工以上的职业资格,具有企业实践经验 2 年;掌握现代农业生产专业岗位(群)必备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胜任农作物生产与管理、农产品营销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

经过职业教育学理论、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具有基本的教学设计能力。

“双师型”教师专任教师的例不低于60%。

普通专业

教师

20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原则上具有农学、农业工程、智慧农业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一定年限的相应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达到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具有本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等教法改革;能够跟踪新经济、新技术发展前沿,开展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专业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生产性实训基地锻炼,每5年累计不少于 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兼职

教师

专业带头人

1

高级工程师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农业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主持专业建设、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教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能力强,在本专业改革发展中起引领作用。


企业专家

4

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高级工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了解教育教学规律,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专业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施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和实习 实训基地。

1.专业教室基本要求

具备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条件。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 影设备、音响设备,具有互联网接入或无线网络环境及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安防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外实验、实训场所基本要求

实验、实训场所面积、设备设施、安全、环境、管理等符合教育部有关标准(规定、办法),实验、实训环境与设备设施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实训项目注重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实验、实训指导教师配备合理,实验、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确保能够顺利开展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植物生产技术、种子生产技术、现代农业装备技术等实验、实训活动。鼓励在实训中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前沿信息技术。

(1)植物与植物生理实训室

配备显微镜、解剖镜、呼吸强度测定仪、光合强度测定仪、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冰箱、烘箱、恒温箱、高速离心机、微量离心机、冷冻离心机、搅拌仪、植物切片机、显微镜及成像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设备设施,用于植物及植物生理等实训教学。

(2)植物生产环境实训室

配备冰箱、烘箱、恒温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离子交换发生器、电子天平、电导率仪、土壤养分速测仪、土壤张力计、土壤粉碎机、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设备设施,用于植物生产环境等实训教学。

(3)植物遗传育种实训室

配备显微镜、解剖镜、冰箱、烘箱、恒温箱、显微镜及成像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设备设施,用于植物遗传基础等实训教学。

(4)绿色防控实训室

配备光学显微镜、解剖镜、离心机、恒温培养箱、无菌接种箱、病虫害标本及切片、天平、植物病害快速诊断仪、微量移液器、喷雾器、显微镜及成像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设备设施,用于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等实训教学。

(5)作物生产实训室

配备各类农具、天平、脱粒机、烘箱、智能人工气候箱、生化培养箱、变温发芽箱、红外水分测定仪、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设备设施,用于农作物生产技术、园艺作物生产技术等实训教学。

(6)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实训室

配备玻璃仪器、农药残留快速测定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微量移液器、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设备设施,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等实训教学。

(7)现代农业装备实训基地

应配备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犁、旋耕机、播种机、施肥机、植保无人机、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设备设施,用于农作物生产技术、现代农业装备技术等实训教学。

8-2 校内实训条件配置

序号

实训室名称

实训

功能

使用课程

设备

工位

数量

场地面积(㎡)

1

生物技术实训室

仿真

植物生长与环境、食用菌、无土栽培

30台套

100

120

2

食品工程技术中心

仿真

园艺产品加工

60台套

100

300

3

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仿真

食用菌、园艺产品加工

30台套

20

400

4

显微镜实验室

仿真

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保护、食用菌栽培技术

42台套

100

20

5

植物保护实验(训)室

仿真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现代农业病虫害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植物病害标本520种、昆虫标本600多种、

130

130

6

植物组织培养中心

仿真

植物组织培养、无土栽培、花卉学、果树栽培

30台套

60

150

8-3 专业实训条件配置实训室建设情况一览表

实训室

名称

面积(m2)

设备金额(万元)

性质(仿真、模拟、生产性)

实训项目

利用率

是否开放

是否共建

1

生物技术实训室

120

20

仿真

营养液的配制技术、有机基质培养技术、无土育苗技术等工作

100%

2

显微镜实验室

120

45

仿真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使用和保养;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等项目

100%

3

植物保护实验室

130

30

仿真

植物病害症状类型观察;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主要病原菌形态观察等项目;

100%

4

植物组织培养中心

150

35

仿真

植物组培快繁的设备和仪器的使用;各种母液的配制;培养基的制作与分装;培养基的消毒灭菌;试管苗培养间光照、温度、湿度的调节与管理;

100%

5

食品工程技术中心

300

200

仿真

母种培养基的配制、母种的转管与分离、原种、栽培种的培育、菌种保藏及复壮、平菇等食用菌栽培、食用菌主要病虫害识别。

100%

6

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400

670

仿真

有机磷农药、胺基甲酸脂类农药、拟除虫菊脂类农药和有害重金属残留的定性定量分析:化肥、种子的质量检验、土壤养分含量检测等多项功能

100%

2.校外实训条件配置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对保证学生实践环节教学的正常进行有着重要意义。经过考察和认定,我们积极主动与鄢陵恒兴花木有限公司、扶沟科技园区、周口市精品果业有限公司、淮阳太昊陵独秀园、周口市园艺场等企业签订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协议,制定校外实习大纲和计划,使学生校外实践制度化、规范化和有效化,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学习与实习保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通过实习,本专业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劳动观念,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提高了劳动技术素质,增强了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通过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和有效合作,让企业实质性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改革,不仅使学生在实习中受益,还为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相关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创造了条件,实现产、学、研结合的教育发展模式。

8-4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单位

承担工作

周口市淮阳宛丘生态农场

课程综合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制定

周口惠济康复医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课程综合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制定

周口农业科学院

课程综合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制定

周口市蔬菜研究所

课程综合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

河南优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课程综合实习、毕业生实习

江苏德利尔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扶沟基地

课程综合实习、毕业生实习

周口市园艺场

课程综合实习、毕业生实习

周口建业绿色基地发展有限公司

课程综合实习、毕业生实习

扶沟县一峰蔬菜生产基地

课程综合实习、毕业生实习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经过规范程序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国家优秀教材。专业课程教材应体现本行业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新形态,并通过数字教材、活页式教材等多种方式进行动态更新。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农业政策法规资料,相关职业标准,现代农业的技术、标准、方法、操作规范以及实务案例类图书和期刊等。及时配置新经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管理方式、新服务方式等相关的图书文献。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教学法(讲课法)、讨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课题研究教学法、指导自学法教学评价,具体如下。

1.建立师生互动机制,倡导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互动表现在课程上、生活与活动中、以及实习实训和管理实践方面,师生共同参与分析、点评或讨论,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2.发挥多媒体教学功能,帮助学生生动、形象、有效地学习。

3.强化实践教学,结合见习实习、企业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适当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针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具体如下

1.对教师的评价

1)师德方面

主要包括思想表现(拥护党的领导、政治理论学习、支持单位工作);职业道德(教书育人、工作态度);团结协助(与同事合作共事、群体意识和行为)等。

2)工作方面

 主要包括完成额定教学工作(课时)、教学质量(学生评价,听课组专家评价,主管院长评价)、教学创新(开设新课程或采用新教学方法)。

3)教学成果奖励 

 主要包括个人发表论文、论著(期刊级别、影响因子、作者排位)、科研成果奖、获取专利(获奖级别)、教材参编等。 

2.对学生的考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的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将课堂提问、学生作业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理论考试作为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40%。

3)应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上积极主动、起示范带头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六)质量管理

1.组织保障

为了确保专业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加强对专业建设的组织领导,提高投资效益,使专业建设工作有序进行,确保专业培养方案目标的实现,学院成立了“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领导组”、“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现代农业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专业建设的日常组织、协调、管理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共性问题等工作。

现代农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主任委员:宋建华

副主任委员:王安、朱平军、王德勤(企业)、胡春华(企业)

委员:韩伟、张蕊、石娜、何莉、高巨、孙玲凌

2.制度保障

为了保障理论与实践教学顺利实施与运行,学院制定了统一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学院校企合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学院学生实训实习见习安全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成绩测评办法》等一系列适应共建型校企合作、实施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规章制度,总结校企合作的体制改革经验,指导和规范改革实践,推进学院高职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健康发展。完善和执行《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管理规定》、《专业带头人培养管理办法》、《教师岗位职责》、《教师顶岗实习工作量计算办法和绩效考核办法》、《教学、科研、管理奖励暂行办法》、《教职工培训管理规定》、《奖酬金分配办法》等制度,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提高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保证专业建设的顺利实施。完善和执行《顶岗实习预就业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推进以人为本管理和柔性管理,引入企业全程参与质量管理与评价,进一步完善确保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优化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九、毕业要求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目标和培养规格,完成规定的实习实训,全部课程考核合格或修满学分,准予毕业。

十、附录

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司〔2019〕13号)、《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的相关要求,在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前后开展了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和在校生学情调研等工作,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明确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了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经过由行业企业、教研机构、校内外一线教师和学生代表等参加的论证会论证,进一步明确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重构课程体系、安排教学进程,更新完善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条件保障等要求。

2025年6月,对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2025年)进行了最新制(修)订。


附表Ⅰ  

现代农业技术专业课程指导性教学计划与进程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学时数

学分

考核方式

开设学期

备注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公共基础课程

必修

思想道德与法治

36

36

0

3

1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4

36

18

2

1


单周2


双周4





1.单周为理论课2学时,双周为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2 学时,2.思政课实践教学统一安排在第二学期双周开设。开学前,思政课实践教学计划报教务处备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6

36

0

3

1



2





形势与政策

8

8

0

1

2






每学期8学时

形势与政策

8

8

0

1

2






形势与政策

8

8

0

1

2






形势与政策

8

8

0

1

2






军事理论与军训

112

0

112

2

2







军事理论与军训

32

32

0

2

2







体育

36

2

34

2

1

2







体育

36

2

34

2

1


2






体育

36

2

34

2

1



2





体育

36

2

34

2

1




2




劳动教育

18

2

16

1

2






每周1学时

劳动教育

18

2

16

1

2






劳动教育

18

2

16

1

2






劳动教育

18

2

16

1

2






心理健康教育

36

26

10

2

2

2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36

20

16

2

2

2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36

26

10

2

2




2




选修

大学英语1

36

36

0

2

2

2






全校限定选修

大学英语2

36

36

0

2

2


2





全校限定选修

信息技术

36

12

24

2

2

2






全校限定选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6

16

0

1

2






全校限定选修

大学生安全教育-综合篇

32

32

0

3

2






全校限定选修

劳动通论

32

32

0

3

2






全校限定选修

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

22

22

0

2

2






全校限定选修

人工智能

32

32

0

2

2






全校限定选修

戏曲鉴赏

29

29

0

2

2






全校限定选修

现场生命急救知识与技能

10

10

0

1

2






全校限定选修

情商与智慧人生

16

16

0

1

2






全校限定选修

国学智慧

32

32

0

3

2






全校限定选修

有效沟通技巧

20

20

0

1

2






全校限定选修

党史国史

10

10

0

1

2






全校限定选修

国家安全教育

25

25

0

1

2






全校限定选修

小计

1010

620

390

62


12

7

4

4




占比

34.43%












专业基础课程

必修

植物及植物生理

72

36

36

4

1

4







植物生长环境

72

36

36

4

1

4







植物遗传基础

72

36

42

4

1




4




生物化学

56

28

28

4

2

4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

72

36

36

4

2


4






农业信息技术

54

36

18

3

2


4






小计

398

208

196

23









占比

13.57%












专业核心课程

必修

农作物生产技术

72

30

42

4

1



4





园艺作物生产技术

72

30

42

4

1



4





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

72

30

42

4

1


4






现代农业装备技术

72

30

42

4

1


4






农业物联网应用技术

72

30

42

4

1



4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

72

30

42

4

1



4





小计

432

180

252

24









占比

14.72%












职业拓展课程

必修

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

56

30

42

4

1




4




现代农业前沿技术

54

18

36

3

2


4






植物组织培养

54

30

42

3

1




4




选修

食用菌栽培技术

54

18

36

3

2



4





无土栽培

54

18

36

3

2




4




农业政策与法规

36

18

18

2

2




2




农村电子商务

36

18

18

2

2




2






小计

344

150

228

20









占比

11.72%












第二课堂


思想成长




4




实践实习和志愿公益







创新创业







文体活动







工作履历







技能特长






毕业实习

必修

顶岗实习

360


360

20








顶岗实习

360


360

20








毕业设计(论文)

30

30


2





0



小计

750

30

720

42









占比

25.56%












总计

2934

1188

1786

170


24

27

24

24




注:1.▲表示在对应学期开设课程

2.考核方式一栏中1代表考试,2代表考核


附表Ⅱ  

现代农业技术专业课程学时及比例

课程类别

学时分配

学时比例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公共课程

必修

626

260

366

21.34%

选修

384

360

24

13.09%

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398

208

196

13.57%

专业核心课程

432

180

252

14.72%

专业拓展课程

344

150

228

11.72%

毕业实习

750

30

720

25.56%

合计

2934

1188

1786

100%

比例分配

40.49%

60.87%

100%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联系方式: 0394-8693029 地址:周口市开元大道周口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