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级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动物医学
专业代码:410301
二、入学基本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普通高级中学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主要面向规模化畜禽养殖、兽药、基层畜牧兽医等企业,在禽病防治、猪病防治、牛羊病防治等岗位群,从事动物疫病防治、动物性产品检验等工作(见表4-1)。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畜牧、兽医服务等行业的兽医兽药技术人员、动物疫病防治人员等职业,能够从事禽病防治、猪病防治、牛羊病防治、动物性产品检验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
(一)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了解相关行业文化,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
4.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5.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6.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二)知识
1.掌握与本专业对应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掌握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
2.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等文化基础知识;
3.掌握动物在健康及病理状况下机体的形态、机能、代谢变化,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基本规律、表现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4.掌握常见动物疾病的检查、诊断、治疗、预防和控制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技术规程和技术技能;
5.掌握常见动物疾病诊断、检测和治疗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
6.掌握动物性产品检验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7.掌握身体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至少 1 项体育运动技能,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标准;
8.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
(三)能力
1.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学习 1 门外语并结合本专业加以运用;
3.具备在养殖企业开展禽、猪和牛羊防疫与保健的能力;
4.具备在养殖企业开展常见禽、猪和牛羊流行病调查的能力,对常见禽病、猪病和牛羊病诊断、治疗和处理的能力,以及对常见人兽共患传染病进行防控和对病死畜禽进行生物安全处理的能力;
5.具备对常见禽病、猪病和牛羊病检验和评价的能力,以及使用和维护仪器设备的能力;
6.具备对动物性产品进行样品采集、保存、运送和检验的能力;
7.具有适应本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需求的数字技能;
8.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
9.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整合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形成至少 1 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七、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设置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
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和公共基础选修课程。
(1)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结合学院与专业实际,将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式与政策、军事理论与军训、体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
(2)公共基础选修课程:英语、信息技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安全教育、劳动通论、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人工智能、戏剧鉴赏、现场生命急救知识与技能、情商与智慧人生、国学智慧、有效沟通技巧、党史国史、国家安全教育列为限定选修课程。
2.专业课程
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包括:畜牧基础、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解剖生理、动物药理、动物病理、动物微生物、动物免疫、兽医临床诊疗技术8门课程。
表7-2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
课程涉及的主要领域 |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1 |
畜牧基础 |
①动物饲养管理。 ②畜禽品种选育。 ③畜禽的繁育。 |
①熟悉畜禽生产环节,掌握畜禽饲养管理知识和技能。 ②能根据需要识别和选择畜禽品种。 ③能正确进行种畜禽饲养和管理,能按照标准完成种畜禽的鉴定。 ④正确进行接产和助产动物,能排除动物的繁殖障碍。 ⑤掌握商品畜禽饲养、管理的基本知识,正确进行饲养管理。 |
2 |
动物生物化学 |
①生物化学分析。 ②酶活性测定及应用。
|
①掌握糖、脂肪、蛋白质、核酸及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定性、定量和有关生物化学性质的分析技术。 ②掌握酶活性测定及应用技术。 ③熟悉生物体内物质代谢产物积累过程及其调控。 |
3 |
动物解剖生理
|
①使用、保养显微镜。 ②在活体上识别骨性、肌性标志及畜禽主要器官的体表投影。 ③在动物体上准确描述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
①熟悉畜禽机体中各个系统的组成。 ②掌握畜禽主要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和生理机能。 ③掌握畜禽解剖技术。 |
4 |
动物药理 |
①为发病动物正确选药、合理用药。 ②正确开具处方。 |
①了解动物常用药物的基本原理。 ②掌握动物常用药物的主要作用、用法和适应症。 ③熟悉毒理学知识。 |
5 |
动物病理 |
①识别疾病常见的眼观病变和组织学病变。 ②分析疾病状态下畜禽机能和代谢的变化。 ③常见动物的尸体剖检。 ④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 |
①掌握疾病的原因、发生和发展机理。 ②掌握发生病变脏器、组织的病理变化。 |
6 |
动物微生物 |
①诊断常见动物病原微生物。 ②进行养殖环境及物品的消毒。 |
掌握常见细菌和病毒的实验室诊断、环境微生物的控制等相关知识。 |
7 |
动物免疫 |
①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②凝集试验。 ③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①掌握兽医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②理解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及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 |
8 |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 |
①动物临床诊断。 ②实验室诊断操作。 ③特殊检查方法。 ④外科治疗技术、给药技术、穿刺技术等。 |
①熟练掌握临床检查的方法和治疗技术。 ②理解症状学的诊断意义。 ③识别正常状态和病理状态。 ④了解特殊检查方法。 ⑤能对典型病例做出初步诊断和治疗。 |
(2)专业核心课程
主要包括:禽病防治技术、猪病防治技术、牛羊病防治技术、动物疫病检验技术、动物性产品检验技术、动物流行病调查技术、兽医法律法规7门课程。
表7-3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
课程涉及的主要领域 |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1 |
禽病防治技术 |
①禽病诊断。 ②禽常见传染病防治。 ③禽常见寄生虫病防治。 ④禽常见普通病防治。 ⑤禽-人共患传染病防治。
|
①了解禽病的病因分析、诊断、综合预防和控制总体原则以及包含的内容和对应的方法。 ②理解禽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禽-人共患传染病的发病机理、防控原理、废弃物处理措施。 ③掌握禽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禽-人共患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方法、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 |
2 |
猪病防治技术 |
①猪病诊断。 ②猪常见传染病防治。 ③猪常见寄生虫病防治。 ④猪常见普通病防治。 ⑤仔猪常见病防治。 ⑥猪-人共患传染病防治。
|
①了解猪病的病因分析、诊断、综合预防和控制总体原则以及包含的内容和对应的方法。 ②理解猪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猪-人共患传染病和仔猪常见病的发病机理、防控原理、废弃物处理措施。 ③掌握猪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猪-人共患传染病和仔猪常见病的预防控制方法、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 |
3 |
牛羊病防治技术 |
①牛羊病诊断。 ②牛羊常见传染病防治。 ③牛羊常见寄生虫病防治。 ④牛羊常见普通病防治。 ⑤犊牛常见病防治。 ⑥羔羊常见病防治。 ⑦牛羊-人共患传染病防治。 |
①了解牛羊病的病因分析、诊断、综合预防和控制总体原则以及包含的内容和对应的方法。 ②理解牛羊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牛羊-人共患传染病及犊牛和羔羊疾病的发病机理、防控原理、废弃物处理措施。 ③掌握牛羊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牛羊-人共患传染病及犊牛和羔羊疾病的预防控制方法、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 |
4 |
动物疫病检验技术
|
①常见动物疫病检验样本采集。 ② 常见动物疫病检验样本的保存和处理。 ③动物常见细菌性疾病检验。 ④动物常见病毒性疾病检验。 ⑤动物常见寄生虫病检验。
|
①了解动物疫病检验适应证、基本原理和职业安全防护。 ②理解动物常见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检查内容、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 ③掌握动物常见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检查的样本采集、保存、运输、检验、结果判断和报告方法。 |
5 |
动物性产品检验技术
|
①动物性产品检验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送。 ②动物性产品的污染及控制。 ③肉类产品检验。 ④乳及乳制品检验。 ⑤蛋及蛋制品检验。 ⑥精液检验。 ⑦皮毛检验。
|
①了解动物性产品污染的危害以及产品污染控制和产品安全性检验的意义。 ②理解动物肉、蛋、奶、精液、皮毛等产品检验的内容、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 ③掌握动物性产品的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方法。 ④掌握动物性产品的污染控制方法,掌握动物性产品的感官检查、有毒化学物质检验、药物残留检验和病原体检验的方法,掌握动物性产品的无害化处理方法。 |
6 |
动物流行病调查技术
|
①动物流行病抽样调查。 ②动物流行病问卷调查。 ③动物流行病现场调查。 ④紧急动物流行病调查。
|
①了解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的意义和职业安全防护。 ②理解动物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的选择原则。 ③掌握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的抽样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方法、现场调查方法和紧急动物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掌握动物流行病调查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报告方法。 |
7 |
兽医法律法规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②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和动物检疫管理。 ③执业兽医及诊疗机构管理办法。 ④动物疫病防控法律制度。 ⑤兽药管理法律制度。 ⑥病原微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 ⑦国际法规。 ⑧兽医职业道德。 |
①了解执业兽医职业道德、各类兽医法律法规适用对象、相关法律责任。 ②理解不同兽医法律法规制定目的和遵照执行的意义及执业兽医职业道德的作用。 ③掌握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动物检疫管理、执业兽医及诊疗机构管理、兽药管理、病原微生物安全管理等兽医活动和管理时应遵守的兽医法律法规相关规定;掌握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法定报告疫病名录和执业兽医的行为规范和职业责任。 |
(3)专业拓展课程
主要包括:兽医公共卫生、中兽医技术、动物医院实务、兽医影像技术、畜牧物联网技术5门课程。
3.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等都要加强实践性教学。
(1)实训
在校内外进行禽病防治、猪病防治、牛羊病防治、动物疫病检验、动物流行病调查等实训,包括单项技能实训、综合能力实训、生产性实训等。
(2)实习
在畜牧、兽医服务行业的养禽场、养猪场、养牛场、养羊场、动物医院等企业进行常见畜禽保健、畜禽疾病防治、病死畜禽及其废弃物处理等实习,包括认识实习和岗位实习。学校应建立稳定、够用的实习基地,选派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和人员,组织开展专业对口实习,加强对学生实习的指导、管理和考核。
(二)学时安排(见附表)
八、教学基本条件
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应满足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的要求,应该满足教学安排的需要及学生的多样学习需求,积极吸收行业企业参与。
(一)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具备硕士学位14人,全国执业兽医师 4 人,高级职称 12人,“双师型”教师15人,教师职称结构、年龄梯队合理。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数比例一般不低于60%,高级职称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20%。
能够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选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行业导师,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建立定期开展专业(学科)教研机制。动物医学专业师资队伍配置要求见表8-1。
表8-1 动物医学专业师资队伍
教师 来源 |
团队结构 |
数量 |
要求 |
备注 |
校内 专任 教师 |
专业带头人 |
1 |
具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副高及以上职称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牲畜饲养等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 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主持专业建设、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教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能力强,在本专业改革发展中起引领作用。 |
|
骨干教师 |
4 |
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硕士学位,双师素质,熟练掌握畜牧生产与管理;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组织教学和教学情境设计的能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能指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 经过职业教育学理论、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系统培训,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 |
|
“双师型” 教师 |
15 |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学士学位,具备高级工以上的职业资格,具有企业实践经验 2 年;掌握畜牧兽医专业岗位(群)必备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胜任畜牧兽医生产、服务一线从事畜禽生产、畜禽繁育、畜禽疾病防治、动物防疫与检疫、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技术开发与推广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 经过职业教育学理论、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具有基本的教学设计能力。 |
“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60%。 |
普通专业 教师 |
19 |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原则上具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一定年限的相应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达到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具有本专业理论和实践 能力;能够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等教法改革;能够跟踪新经济、新技术发展前沿,开展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专业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生产性实训基地锻炼,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
|
校外 兼职 教师 |
专业带头人 |
1 |
高级工程师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具有丰富的畜牧生产经营管理经验;能够制定合理、可行的生产计划和试验方案,能够将行业前沿技术项目引入教学中,使课程与企业接轨。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完成生产任务。 具有先进职教理论和教学方法,具备承担任教课程所需的业务能力。在兼职教师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
企业专家 |
4 |
高级工程师,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精通掌握畜禽生产、动物疫病防治的专业知识;能够正确、及时处理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具有基本的教学能力,具备承担任教课程所需的业务能力。 |
|
(二)教学设施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和实习 实训基地。
1.专业教室基本要求
具备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条件。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 影设备、音响设备,具有互联网接入或无线网络环境及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安防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外实验、实训场所基本要求
实验、实训场所面积、设备设施、安全、环境、管理等符合教育部有关标准(规定、办法),实验、实训环境与设备设施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实训项目注重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实验、实训指导教师配备合理,实验、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确保能够顺利开展动物疾病诊疗、动物疫病检测、禽病防治、猪病防治、牛羊病防治等实验、实训活动。鼓励在实训中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前沿信息技术。
(1)动物解剖生理实验室
配备牛、羊、猪、禽等动物的全身骨骼标本及主要器官的浸制标本、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生理实验多用仪、记纹鼓、光学显微镜、解剖台、解剖器械、各种动物组织器官的切片等设备设施,用于动物解剖生理等实验教学。
(2)动物药理实验室
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兔固定箱、兔开口器、微量注射器、小鼠灌胃器、小鼠固定器、小鼠笼、恒温培养箱、实验动物保定架/台、灌喂器、不锈钢鼠兔解剖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听诊器、电子分析天平、血细胞分析仪、低温冰箱、血凝仪、尿分析仪、光学显微镜、酶标仪、CO2 培养箱、超净工作台、PCR 仪、电泳仪等设备设施,用于动物药理等实验教学。
(3)动物病理实验室
配备实验操作台、解剖台、光学生物显微镜、动物手术器械包、电子计价秤、病理组织和器官浸制标本、病理组织和器官切片等设备设施,用于动物病理等实验教学。
(4)兽医临床诊疗实训室
配备二/四/六柱栏、保定绳及保定架、开口器、听诊器、叩诊锤/板、体温计、血液生化 分析仪、尿液分析仪、血细胞计数仪、离心机、显微镜、X 光机、B 超仪、血气分析仪、各型胃导管、各型灌肠器、各型穿刺针、注射练习模型等设备设施,用于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等实训教学。
(5)禽病防治实训室
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消毒清洗池、恒温水浴锅、恒温培养箱、贮存式液氮罐、恒温干燥箱、冰箱、光学生物显微镜、厌氧培养罐、酸度计、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微波炉、生化培养箱、二氧化碳培养箱、酶标仪、PCR 仪、电泳仪、凝胶成像仪、寄生虫浸渍/装片标本、显微示教设备、投影设备、金属筛、尼龙筛、普通离心机、高速离心机、器械柜等设备设施,用于禽病防治等实训教学。
(6)猪病防治实训室
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消毒清洗池、恒温水浴箱、恒温培养箱、贮存式液氮罐、恒温干燥箱、冰箱、光学生物显微镜、厌氧培养罐、酸度计、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微波炉、生化培养箱、二氧化碳培养箱、酶标仪、PCR 仪、电泳仪、凝胶成像仪、寄生虫浸渍/装片标本、显微示教设备、投影设备、金属筛、尼龙筛、普通离心机、高速离心机、手术操作台、器械台、器械柜、常规手术器械等设备设施,用于猪病防治等实训教学。
(7)牛羊病防治实训室
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水浴锅、恒温培养箱、贮存式液氮罐、恒温干燥箱、冰箱、离心机、光学生物显微镜、厌氧培养罐、酸度计、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微波炉、生化培养箱、二氧化碳培养箱、酶标仪、PCR 仪、电泳仪、凝胶成像仪、寄生虫浸渍/装片标本、显微示教设备、投影设备、金属筛、尼龙筛、超净工作台、普通离心机、高速离心机、消毒清洗池、手术操作台、器械台、器械柜、常规手术器械、产科器械、无影灯、呼吸麻醉机、心电监护仪、动物高频电刀、动物消毒柜、外科多技能训练模型、负压电动吸引器、阉割刀、打结训练器等设备设施,用于牛羊病防治等实训教学。
(8)动物疫病检验实训室
配备超声波细胞粉碎机、电导率仪、恒温干燥箱、恒温培养箱、电子天平、精密酸度计、菌落计数器、离心机、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水浴箱、微量振荡器、酶标仪、电泳仪、PCR 仪、小型粉碎机、移液管自动清洗筒、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等设备设施,用于动物疫病检验技术等实训教学。
(9)动物流行病调查实训室
配备计算机、投影设备、白板/黑板、流行病学调查软件等设备设施,用于动物流行病调查技术等实训教学。
(10)动物性产品检验实训室
配备水浴箱、培养箱、二氧化碳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普通冰箱、超低温冰箱、贮存式液氮罐、干燥箱、纯水机、超声波清洗仪、消毒机、电泳槽和电泳仪、振荡器、摇床、高速离心机、漩涡混匀器、生化培养箱、PCR 仪、凝胶成像仪、酶标仪、酶标板混合器、荧光显微镜、真菌毒素检测仪、药残检测仪、肉质量检测仪、菌落计数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普通光学显微镜、酸度计、金属筛、尼龙筛等设备设施,用于动物性产品检验技术等实训教学(见表8-2)。
表8-2 动物医学专业实训基地仪器设备清单
序 号 |
实训基地名称 |
主要设备 |
设备总值 (元) |
地点 |
面积 (m2) |
1 |
畜牧兽医VR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
VR头盔、3D眼镜、电脑等 |
2960000.00 |
开元校区6449 |
220 |
2 |
宠物医疗实训室 |
手术台、剖检器械等。 |
500000.00 |
开元校区 |
90 |
3 |
动物解剖生理实训 室 |
血压计、听诊器、音叉、铝试管架、接种棒、眼科镊子、叩诊锤、不锈钢制作台、不锈钢标本箱等。 |
34760.00 |
中州校区实训楼三楼 |
80 |
4 |
解剖实训室 |
解剖模型。 |
28000.00 |
中州校区实训楼三楼 |
90 |
5 |
动物病理实训室 |
标本、标本柜等。 |
36600.00 |
中州校区实训楼三楼 |
90 |
6 |
显微互动实训室 |
数码显微镜、 电脑、多媒体 |
410000.00 |
中州校区实训楼三楼 |
100 |
7 |
动物外科实训室 |
药品柜、麻醉柜、器械柜、实验边台、不锈钢洗手池、观片灯等。 |
314300.00 |
中州校区实训楼 |
120 |
8 |
兽医诊疗实训室 |
动物血球分析仪(五分类)、血气生化分析仪、荧光定量 PCR 仪、 超声波细胞粉碎仪、高速冷冻离心机、生物安全柜等。 |
622000.00 |
中州校区实训楼 |
80 |
9 |
动物疫病监测实训 中心 |
超净工作台、离心机、水浴锅、显微镜、梯度PCR 仪、电热恒温培养箱、干热灭菌器、自动高压蒸汽灭菌器、厌氧细菌培养箱、无菌室、冰箱、冰柜、离心机、分析天平、生化分析仪、酶标仪等。 |
379000.00 |
中州校区实训楼 |
120 |
10 |
动物病原体检测实 训室 |
梯度 PCR 仪、电热恒温培养箱、 干热灭菌器、自动高压蒸汽灭菌 器、厌氧细菌培养箱、冰箱、冰柜、离心机、超声雾化器、干燥箱恒温培养箱、分析天平、生化分析仪、酶标仪、洗板机、超净工作台等。 |
100000.00 |
中州校区实训楼三楼
|
100 |
8 |
畜禽疾病防控实训 室 |
100 |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
1.教材选用
按照国家规定,经过规范程序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国家优秀教材。专业课程教材体现本行业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新形态,并通过数字教材、活页式教材等多种方式进行动态更新。
2.图书文献
动物医学专业书籍 6000 册(含电子图书),生均 9册以上,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动物疫病诊断标准、兽医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动物疫病检测诊断规范、动物重大疫病处置规范、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技术规范以及实务案例等。及时配置新经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管理方式、新服务方式等相关的图书文献。
3.数字资源
充分利用省级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等资源,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四)教学方法
教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1.公共基础课程注重对学生基本素质、基本能力的培养,采用讲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等方法,通过集体讲解、师生对话、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演讲竞赛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奠定 基础。
2.专业基础课程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采用情境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方法,利用集体讲解、师生对话、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模拟实验、实地参观等形式,配合实物教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等手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较抽象的原理性知识,具备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的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3.专业技能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方法组织教学,力争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利用集体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分组训练、综合实践等形式,配合实物教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1.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包括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社会评价和企业实践评价等。要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2.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采取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考核贯穿教学全过程。评价内容应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评价应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如观察、口试、笔试、动手操作、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鉴定等评价、评定方式。
3.注重学生职业技能考核。根据学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要求,结合教学、培训和考核开展实际,通过“课证融通”,将职业技能评价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将相关专业课程考试与职业技能考核统筹安排、同步考试(评价),结合学生日常学习情况,对相关专业课程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均合格的学生,直接认定相应职业(工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六)质量保障
1.学校和农牧工程学院建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吸纳行业组织、企业等参与评价,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教育督导和社会监督,健全综合评价。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堂评价、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资源建设等质量保障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到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2.学校和农牧工程学院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日常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的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动物医学专业教研室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集中备课制度,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议,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学校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职业道德、技 能水平、就业质量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九、毕业要求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目标和培养规格,完成规定的实习实训,全部课程考核合格或修满学分,准予毕业。
十、附录
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司〔2019〕13号)、《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的相关要求,在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前后开展了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和在校生学情调研等工作,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明确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了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经过由行业企业、教研机构、校内外一线教师和学生代表等参加的论证会论证,进一步明确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重构课程体系、安排教学进程,更新完善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条件保障等要求。
2025年6月,对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2025年)进行了最新制(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