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级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园艺技术
专业代码:410105
二、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普通高级中学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表4-1园艺技术专业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
所属专业类(代码) |
对应行业(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 |
职业类证书 |
农林牧渔大类(41) |
农业类(4101) |
农业(01) 农、林、牧、渔专业及其辅助性活动(05) |
农业技术指导人员(2-03-02)、作物种子(苗)繁育生产人员(5-01-01)、农作物生产人员(5-01-02)、农业生产服务人员(5-05-01)、农作物植保员L(5-05-02-01)、粮油加工人员(6-01-01) |
休闲农业开发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服务 |
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经营、设施蔬菜生产、无人机操作应用 |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蔬菜、食用菌及园艺作物种植、水果种植等行业的园艺技术人员、园艺作物种子(苗)繁育生产人员、园艺作物生产人员,园艺作物生产服务人员,园艺作物病虫害防治人员和园艺产品、农资营销人员等职业,能够从事园艺作物生产、种子种苗繁育、园艺技术服务、园艺产品及农资营销、园艺企业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
(一)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了解相关行业文化,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
4.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5.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6.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二)知识
1.掌握与本专业对应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掌握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
2.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等文化基础知识;
3.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基本过程及与环境条件关系,掌握园艺设施的结构、类型、设计、建造及应用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4.掌握园艺作物遗传育种和组织培养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园艺作物的选择育种、重组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主要育种方法;
5.掌握园艺作物种子生产和种苗繁育的方法,掌握播种育苗、自根苗繁育、嫁接育苗等常见种苗繁育技术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6.掌握果树、蔬菜、花卉作物生产、园艺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技能,熟悉园艺产品分类、包装技术和储运要求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园艺产品及农资的营销方法、定价策略、营销渠道和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技术;
7.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有适应本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需求的数字技能;
8.掌握身体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至少 1 项体育运动技能,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标准;
9.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
(三)能力
1.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学习1门外语并结合本专业加以运用;
2.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3.具有园艺作物的快繁、脱毒操作及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管理能力和优质种子生产和种苗繁育的能力;
4.科学规范开展园艺作物栽培与管理、病虫害防治能力;
5.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整合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
7.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形成至少 1 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七、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设置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
思政要求:要求公共基础课程各门课程紧扣专业内容,充分挖掘专业实例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思政课与专业课程相互配合,充分发挥思政课程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素养,为专业课程核心技能学习奠定基础。
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和公共基础选修课程。
(1)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结合学院与专业实际,将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式与政策、军事理论与军训、体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
(2)公共基础选修课程:英语、信息技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安全教育、劳动通论、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人工智能、戏剧鉴赏、现场生命急救知识与技能、情商与智慧人生、国学智慧、有效沟通技巧、党史国史、国家安全教育列为限定选修课程。
2.专业课程
思政要求:要求专业能力课程各门课程紧扣专业内容,坚定不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导向、价值引领充分挖掘专业实例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包括: 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长环境、园艺作物遗传育种、园艺作物组织培养、农业物联网技术、园艺设施6门课程。
表7-1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
课程涉及的主要领域 |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1 |
植物与植物生理 |
①植物生理指标测定与生长调控; ②植物逆境生理响应与抗性培育。 |
①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类型及主要功能,以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②植物的分类基本知识; ③掌握植物能量代谢过程、物质代谢过程、基本机理、生长发育过程及衰老脱落、抗逆生理影响因素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2 |
植物生产环境 |
①植物生长与土壤; ②植物生长与水分; ③植物生长与气候; ④植物生长与施肥。 |
①掌握土壤分类及植物生长所需16种元素; ②掌握水分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③掌握灾害天气对植物生长的危害; ④掌握肥料类型及植物生长所需肥料。 |
3 |
园艺作物遗传育种 |
①遗传物质的认知与分析; ②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验证与应用; ③ 植物基因突变的检测与分析; ④数量性状遗传的统计与分析; ⑤染色体变异的识别与应用; ⑥植物遗传图谱的构建与基因定位。 |
①能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分裂各时期特征,理解染色体行为与遗传物质传递的关系,掌握核型分析的基本步骤; ②能设计杂交实验验证遗传规律,通过性状分离比推导亲本基因型,运用概率法预测后代遗传表现; ③理解连锁遗传机制,能利用分子标记数据进行基因定位,掌握遗传图谱构建的基本逻辑; ④能识别植物突变性状,分析变异对表型的影响,理解多倍体育种的遗传学原理; ⑤能采集植物数量性状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分析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贡献比例。 |
4 |
园艺作物组织培养 |
①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②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 ③无菌操作技术; ④组织培养培养条件的控制; ⑤炼苗与移栽; ⑥常见问题分析。 |
①掌握组织培养的细胞全能性、脱分化与再分化、愈伤组织形成等核心概念; ②能够配制(大量/微量元素、激素)等母液; ③掌握基础操作(培养基配制与灭菌、外植体消毒、无菌接种与转接技术); ④能够对不同植物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 ⑤能够分析常见问题以及给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
5 |
农业物联网技术 |
①农业物联网布线、网络管理、大棚部署; ②农业生产环境及生产操作环境进行智能化监测与调控; ③农产品安全生产全过程溯源 |
①掌握农业物联网的布线、网络管理、大棚部署工作等技术; ②能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农业生产环境及生产操作环境进行智能化监测与调控; ③能够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农产品安全生产全过程溯源; ④ 熟悉农业信息网络技术,根据大数据分析提供给农户最佳化的栽种管理决策。 |
6 |
园艺设施 |
①常见设施类型设计; ②透明、半透明、保温覆盖材料选择; ③常见设施类型环境调控。 |
①了解大棚、温室设计和建造流程; ②掌握常见覆盖材料的性能特点; ③掌握常见设施类型特点及其环境调控。 |
(2)专业核心课程
主要包括: 园艺种子种苗生产、果树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园艺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园艺产品及农资营销6门课程。
表7-2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
课程涉及的主要领域 |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1 |
园艺种子种苗生产 |
①智慧园艺苗圃建立; ②播种育苗; ③自根苗的繁育; ④嫁接育苗; ⑤苗木出圃; ⑥工厂化穴盘育苗 |
①了解园艺种子生产和种苗繁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②掌握智慧园艺苗圃规划设计、园艺作物种子的采集、处理和质量检验; ③掌握播种育苗技术、园艺作物自根苗的繁育、嫁接育苗等常见种苗繁育技术;根据生产需求,采用适宜育苗技术; ④掌握苗木出圃、工厂化穴盘育苗等技术 |
2 |
果树生产技术 |
①常见果树栽培管理; ②智慧果园建立; ③果园生产计划制订 |
①了解果树分类及区划、果树生长发育规律; ②掌握智慧果园的建园技术; ③掌握果园土肥水智能化管理、果树的花果管理技术、果树整形修剪、果树树体防寒技术等栽培关键技术; ④制订生产计划,能进行浆果类果树、核果类果树、仁果类果树、坚果类果树、柑橘类果树和其他类果树的绿色优质生产和周年栽培管理 |
3 |
蔬菜生产技术 |
①常见蔬菜栽培管理; ②智慧菜园建立; ③菜园生产计划制订 |
①了解蔬菜种类与分类、蔬菜生长发育规律、蔬菜生态学特性; ②掌握智慧菜园的建立技术; ③掌握蔬菜园土肥水智能化管理、蔬菜植株管理等栽培关键技术; ④理解蔬菜种植制度,制订生产计划; ⑤能够进行瓜类、茄果类、叶菜类、豆类、水生、菌类和特种蔬菜的绿色优质生产和周年栽培管理 |
4 |
花卉生产技术 |
①常见花卉栽培管理; ②智慧花卉生产圃建立; ③花圃生产计划制订 |
①掌握花卉种类及分类、花卉生长发育习性; ②掌握智慧花卉生产圃的建立技术; ③掌握花卉生产与环境调控技术; ④能根据具体生产目标,制订花圃生产计划,完成露地花卉、盆栽花卉、鲜切花、水生花卉的生产与管理 |
5 |
园艺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治 |
①常见园艺作物病害的识别和诊断; ②常见园艺作物虫害的识别和诊断; ③常见园艺作物草害的识别和诊断; ④常见园艺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治策略制订与实施 |
①了解园艺作物昆虫基本知识、园艺作物病害、草害的基础知识和园艺作物病虫害防治基本原理; ②识别常见园艺作物的病虫草害,掌握园艺作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和预测预报; ③熟悉绿色防控技术,能够制订与实施绿色防控策略,采取正确方式开展园艺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控; ④掌握无人植保飞机使用技术、智能化植保等技术 |
6 |
园艺产品及农资营销 |
①园艺产品的营销; ②农资的营销。 |
①了解园艺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的基本特点; ②熟悉园艺产品分类、包装技术和储运要求,掌握园艺产品营销的方法、营销理念、定价策略、营销渠道、促销策略和营销组合策略、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技术等; ③能利用正确营销手段,开展园艺产品及农资市场营销 |
(3)专业拓展课程
主要包括:食用菌生产技术、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休闲农业园规划与设计、农业经营与管理、插花与盆景技艺、农业生物技术6门课程。
表7-3 专业拓展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
课程涉及的主要领域 |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1 |
食用菌生产技术 |
①菌种制作; ②拌料、装袋等熟料(生料)生产; ③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管理与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
①母种培养基的配方、配制、灭菌; ②无菌操作、母种转管及菌种分离; ③原种、栽培种的培养基配方与配制、灭菌与接种; ④拌料、装袋等熟料(生料)生产过程操作; ⑤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管理; ⑥食用菌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
2 |
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 |
①园艺产品贮藏保鲜基本技术; ②主要园艺产品贮藏技术; ③园艺产品各种加工技术。 |
①能进行园艺产品基本化学成分的测定,掌握园艺产品采后生理和采后商品化处理及运输; ②能根据不同情况,设计园艺产品贮藏方案,掌握园艺产品贮藏新技术,能阅读并编制各种园艺产品贮藏技术方案,能进行贮藏组织工作及现场技术指导,会对园艺产品贮藏保鲜效果进行质量鉴定; ③熟练掌握园艺产品各种加工技术:干制品加工技术、罐头加工技术、果蔬汁加工技术、糖制品加工技术、果酒酿造技术、速冻制品加工技术等。 |
3 |
休闲农业园规划与设计 |
①园区资源评估与功能定位; ②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设计; ③生态与循环农业系统设计; ④休闲项目策划与体验设计; ⑤配套设施与景观美学融合。 |
①掌握农业园区规划理论与政策基础; ②掌握农业园区生态与可持续设计技术; ③掌握农业园区功能分区与产业融合; ④掌握农业园区文化挖掘与主题创意; ⑤掌握农业园区实践技能与规范应用。 |
4 |
农业经营与管理 |
①农业生产经营计划制定与执行; ②农产品成本核算与效益分析; ③农产品市场营销与渠道开拓; ④农业政策运用与项目申报; ⑤农业经营风险识别与应对预案制定。 |
①掌握市场分析、资源评估、生产技术基础;能编制生产计划,组织协调资源,监控执行过程,进行初步评估与调整 ②掌握成本构成、核算方法、效益指标;能准确记录归集成本,计算单位成本与利润,分析成本效益,提出降本增效建议,熟练使用电子表格。 ③掌握市场调研、营销策略(4P)、渠道管理、品牌基础、电商新媒体入门;能制定营销方案,开拓维护渠道,进行基础品牌推广与客户管理,运用电商/新媒体工具。 ④掌握主要涉农政策法规、项目申报流程;能检索解读政策,评估适用性,准备基础申报材料,进行基本沟通协调。 ⑤掌握农业风险类型、评估方法、应对策略(尤重保险)、预案要素;能识别评估关键风险,制定简单预防措施与应急预案,具备风险意识和初步危机处理能力。 |
5 |
插花与盆景技艺 |
①花材选择与处理; ②东方插花制作; ②礼仪插花制作; ④盆景制作。 |
①掌握艺术插花发展与类型; ②掌握花材选择与处理相关知识; ③掌握东方插花制作步骤; ④掌握不同场合艺术插花的应用。 |
6 |
农业生物技术 |
①农业生物技术研发与实验操作; ②生物安全性与风险评估; ③农业微生物生产与资源化利用; ④植物组织培养与脱毒技术应用; ⑤农业生物技术推广与技术服务。 |
①掌握基因工程与分子生物学基础; ②掌握微生物培养与资源化技术; ③掌握植物组织培养与脱毒技术; ④掌握生物安全与法规管理; ⑤能结合生产案例完成项目化实训。 |
3. 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
(1) 实训
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合作企业外进行大田作物生产、园艺作物栽培、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现代农业装备应用与维护及农业物联网应用等实训,包括单项技能实训、综合能力实训、生产性实训等。
(2)实习
在本地的现代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资及农产品营销企业、农业技术服务公司等学校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包括认识实习和岗位实习,学校选派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和人员,组织开展专业对口实习,同时加强对学生实习的指导、管理和考核。专业实习结合企业生产周期,优化学期安排,灵活开展实践性教学,并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和相关专业岗位实习标准要求。
(二)学时安排(见附表)
八、教学基本条件
(一)师资队伍
园艺技术专业教师目前共 23人,其中校外兼职教师5人;校内专职教师18人,博士2人,教授1人,副教授8人;硕士及以上学历14人,双师素质教师14人,教师职称结构、年龄梯队合理。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数比例一般不低于60%,高级职称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20%。教学团队配置要求见表8-1。
表8-1 园艺技术专业师资队伍
教师 来源 |
团队结构 |
数量 |
要求 |
备注 |
校内 专任 教师 |
专业带头人 |
1 |
具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副高及以上职称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蔬菜、食用菌及园艺作物种植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主持专业建设、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教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能力强,在本专业改革发展中起引领作用。 |
|
骨干教师 |
4 |
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硕士学位,双师素质,熟练掌握园艺作物生产与管理;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组织教学和教学情境设计的能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能指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 经过职业教育学理论、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系统培训,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 |
|
“双师型” 教师 |
14 |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学士学位,具备高级工以上的职业资格,具有企业实践经验 2 年;掌握园艺技术专业岗位(群)必备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胜任畜牧兽医生产、服务一线从事园艺作物种苗繁、园艺作物生产、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技术开发与推广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 经过职业教育学理论、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具有基本的教学设计能力。 |
“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60%。 |
普通专业 教师 |
18 |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原则上具有园艺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一定年限的相应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达到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具有本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等教法改革;能够跟踪新经济、新技术发展前沿,开展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专业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生产性实训基地锻炼,每5年累计不少于 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
|
校外 兼职 教师 |
专业带头人 |
1 |
高级工程师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具有丰富的园艺作物生产经营管理经验;能够制定合理、可行的生产计划和试验方案,能够将行业前沿技术项目引入教学中,使课程与企业接轨。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完成生产任务。 具有先进职教理论和教学方法,具备承担任教课程所需的业务能力。在兼职教师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
企业专家 |
4 |
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高级工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了解教育教学规律,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专业教学任务。 |
|
(二)教学设施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和实习 实训基地。
1.专业教室基本要求
具备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条件。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 影设备、音响设备,具有互联网接入或无线网络环境及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安防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外实验、实训场所基本要求
实验、实训场所面积、设备设施、安全、环境、管理等符合教育部有关标准(规定、办法),实验、实训环境与设备设施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实训项目注重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实验、实训指导教师配备合理,实验、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确保能够顺利开展植物与植物生理、园艺作物生产调控、园艺产品质量检测、园艺作物组织培养、园艺作物保护等实验、实训活动。鼓励在实训中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前沿信息技术。
(1)植物与植物生理实验室
配备生物显微镜、光照培养箱、电热恒温培养箱、定氮仪、离心机、冰柜、冰箱、稳态气孔计等设备设施,用于显微镜使用与绘图、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植物细胞及植物组织结构观察、植物细胞水势测定、植物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测定等实验教学。
(2)植物生长调控实验室
配备水浴锅、电炉、蒸馏水器、电子天平、固体样品粉碎机、移液器、土壤肥料养分速测仪、测土配方施肥仪等设备设施,用于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园艺作物花期调控、园艺作物营养分配调控等实验教学。
(3)植物生产技术实训室
配备小型播种育苗设备、苗床、光照培养箱、恒温培养箱、烘箱、电子天平、光照仪、温湿度计、pH计,播种、移栽、修剪等设备设施,用于园艺作物识别、生长习性观察、种子识别、园艺作物修剪等实训教学。
(4)园艺作物保护实训室
配备生物显微镜、光照培养箱、孢子计数仪、酶标仪、分光光度计、pH计、电子分析天平、生化培养箱、全自动不锈钢双层立式灭菌锅、超净工作台等设备设施,用于园艺作物主要病虫草害识别、波尔多液等基本农药配制、昆虫解剖等实训教学。
(5)植物组织培养实训室
配备准备室、药品室、配制室、灭菌室、接种室、培养室和综合实训室及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电子分析天平、冰箱、光照培养架等设备设施,用于林果、蔬菜、花卉等植物组织培养、快繁及脱毒技术等实训教学。
(6)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实训室
配备红外果蔬呼吸测定仪、分析天平、糖度计、手持料理棒、电磁炉、电陶炉、螺旋榨汁机、冷库及制冷系统仪器设备等设备设施,用于果蔬贮藏及生理生化实验、果蔬糖制品制作、园艺产品腌制品制作、果酱的加工、园艺产品VC含量测定等实训教学。
(7)园艺产品质量检测实训室
配备试剂库、样品库、样品预处理、纯水室、容量分析室、标准溶液室、AAS/AFS/ICP-MS室、GC/GC-MS 室、LC/LC-MS室、土壤预处理室、天平室、标准物质库、高温室、消解室、无机前处理室、有机前处理室等设备设施,用于园艺产品营养成分分析、园艺产品风险物质和农业产地环境质量检测等实训教学。
表8-2 校内实训条件配置
序号 |
名称 |
实训功能 |
使用课程 |
设备 |
工位 数量 |
场地面积(㎡) |
1 |
现代农业国家实训基地 |
仿真 |
蔬菜生产技术、花卉生产学、果树栽培学、园艺作物病虫害识别与应用、现代农药技术、现代种苗繁育 |
40台套 |
100 |
8000 |
2 |
周口市植物叶片快繁重点实验 |
仿真 |
植物组织培养、无土栽培 |
30台套 |
30 |
80 |
3 |
周口市运河蔬菜种资资源创新与改良实验室 |
仿真 |
蔬菜生产技术、现代园艺设施 |
30台套 |
30 |
100 |
4 |
周口市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 |
仿真 |
园艺产品加工 |
30台套 |
30 |
150 |
5 |
周口市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仿真 |
食用菌栽培技术 |
30台套 |
30 |
200 |
6 |
周口市组织培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仿真 |
植物组织培养、无土栽培、花卉生产学、果树栽培学 |
30台套 |
30 |
150 |
7 |
生物技术实训室 |
仿真 |
植物生长与环境、食用菌栽培技术、无土栽培 |
30台套 |
50 |
120 |
8 |
食品工程技术中心 |
仿真 |
园艺产品加工 |
60台套 |
50 |
100 |
8 |
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
仿真 |
食用菌、园艺产品加工 |
30台套 |
20 |
120 |
9 |
显微镜实验室 |
仿真 |
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保护、食用菌生产技术技术 |
42台套 |
42 |
30 |
10 |
植物保护实训室 |
仿真 |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园园艺作物病虫害识别与应用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
病害标本520种、昆虫标本600种 |
50 |
130 |
2.校外实训条件配置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对保证学生实践环节教学的正常进行有着重要意义,可将教师和科研机构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融入教学中。经过考察和认定,我们积极主动与周口农业科学院、周口市蔬菜研究所、周口市园艺场等企业签订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协议,制定校外实习大纲和计划,使学生校外实践制度化、规范化和有效化,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学习与实习保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通过实习,本专业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劳动观念,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提高了劳动技术素质,增强了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通过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和有效合作,让企业实质性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改革,不仅使学生在实习中受益,还为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相关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创造了条件,实现产、学、研结合的教育发展模式。
表8-3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单位 |
承担工作 |
周口农业科学院 |
课程综合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制定 |
周口市蔬菜研究所 |
课程综合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 |
川汇区园艺场 |
课程综合实习、毕业生实习 |
淮阳独秀园 |
课程综合实习、毕业生实习 |
周口蔬菜生产基地 |
课程综合实习、毕业生实习 |
鄢陵恒兴花卉有限公司 |
课程综合实习、毕业生实习 |
河南优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课程综合实习、毕业生实习 |
鄢陵县花艺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
课程综合实习、毕业生实习 |
宛丘生态农场 |
课程综合实习、毕业生实习 |
江鸿生态种植有限公司 |
课程综合实习、毕业生实习 |
建业绿色基地 |
课程综合实习、毕业生实习 |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经过规范程序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国家优秀教材。专业课程教材应体现本行业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新形态,并通过数字教材、活页式教材等多种方式进行动态更新。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园艺疗法》《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体系》《中国绿色食品标准》《有机农产品认证标准》等。及时配置新经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管理方式、新服务方式等相关的图书文献。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学习法、课题研究教学法教学评价,具体如下。
1.建立师生互动机制,倡导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互动表现在课程上、生活与活动中、以及实习实训和管理实践方面,师生共同参与分析、点评或讨论,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2.发挥多媒体教学功能,帮助学生生动、形象、有效地学习。
3.强化实践教学,结合见习实习、企业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适当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针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具体如下
1.对教师的评价
(1)师德方面
主要包括思想表现(拥护党的领导、政治理论学习、支 持单位工作);职业道德(教书育人、工作态度);团结协助(与同事合作共事、群体意识和行为)等。
(2)工作方面
主要包括完成额定教学工作(课时)、教学质量(学生评价,听课组专家评价,主管院长评价)、教学创新(开设新课程或采用新教学方法)。
(3)教学成果奖励
主要包括个人发表论文、论著(期刊级别、影响因子、作者排位)、科研成果奖、获取专利(获奖级别)、教材参编等。
2.对学生的考评价
(1)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课程素质目标考核具体化。
(2)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推荐过程性评价占60%,结果性评价占40%;专业核心课程可采用过程性评价占70%,结果性评价占30%。
(3)应注重学生拓展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上积极主动、起示范带头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对有特殊偏好或其他学习目的学生进行鼓励,客观评价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过程。
(六)质量管理
1.组织保障
为了确保专业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加强对专业建设的组织领导,提高投资效益,使专业建设工作有序进行,确保专业培养方案目标的实现,学院成立了“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领导组”、“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园艺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专业建设的日常组织、协调、管理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共性问题等工作。
表8 园艺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职 务 成 员
主任委员 宋建华
副主任委员 王安、王伟、朱平军、丁玉芳(企业)
委 员 张蕊、石娜、何莉、孙玲凌、高巨、李远想、王德勤(企业)
2.制度保障
为了保障理论与实践教学顺利实施与运行,学院制定了统一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学院校企合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学院学生实训实习见习安全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成绩测评办法》等一系列适应共建型校企合作、实施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规章制度,总结校企合作的体制改革经验,指导和规范改革实践,推进学院高职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健康发展。完善和执行《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管理规定》、《专业带头人培养管理办法》、《教师岗位职责》、《教师顶岗实习工作量计算办法和绩效考核办法》、《教学、科研、管理奖励暂行办法》、《教职工培训管理规定》、《奖酬金分配办法》等制度,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提高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保证专业建设的顺利实施。完善和执行《顶岗实习预就业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推进以人为本管理和柔性管理,引入企业全程参与质量管理与评价,进一步完善确保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优化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九、毕业要求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目标和培养规格,完成规定的实习实训,全部课程考核合格或修满学分,准予毕业。
十、附录
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司〔2019〕13号)、《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的相关要求,在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前后开展了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和在校生学情调研等工作,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明确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了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经过由行业企业、教研机构、校内外一线教师和学生代表等参加的论证会论证,进一步明确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重构课程体系、安排教学进程,更新完善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条件保障等要求。
2025年6月,对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2025年)进行了最新制(修)订。